“让人知道自己有钱”和“让人觉得自己值钱”是两种不同的状态。
前者多见于困窘的生活突然翻身,赚到了一笔风口钱,于是想快速融入“有钱人”的圈子,车子追求更好的档次,衣装必须名牌加身,在朋友圈发状态也要“开牛”、“穿鸟”秀出奢侈品LOGO……
而真正“值钱的人”,聚在一起是为了交换资源与交流学识,有着从内在散发出来的含金量,即使在聚会中穿一套假名牌,也会让人信以为真,直呼“他确实有这个实力”,尽管他们追求的本就不是这些。
因为外在的有钱,终究是冰冷的数字,会随着挥霍变为消耗品,缺乏再生能力。而值钱,是能力与认知的多年累积,是值得别人为此付出高价码、能够创造财富、甚至是“定义财富”的特质。
真正上道的人,都在修行后者。
赚到认知外的钱,会还回去
共事的伙伴分享他一位“富”亲戚的故事:他这位亲戚很早就不上学了,但脑子活泛,看着身边有什么赚钱的事都会试试。赶上去国外做劳务工作兴起那会,就自己一个人壮胆去了,干了几年,还真让他赚到了几百个。
于是他决定回国脱胎换骨、做做小生意。但是靠风口赚来的快钱,并没有在手里存太久。他先是大手大脚的花钱、四处请客所谓结交关系,后来又踩了几个加盟的坑。如今不仅没有积蓄,反倒债务缠身。
有人会说:“哪怕是什么都不做,把这笔钱存起来呢?也比现在好吧。”这是我们身在局外,在他的认知中,手里的资产本就是靠“大胆尝试”赚来的,自己也没有别的门道,只能不断倾尽资源、以钱赚钱,最后花钱买个教训——没有了风口和好运的加持,认知的天平将把每个人拉倒匹配的基线。
而要想让财富滚起来,需得把有钱的外在,切换为值钱的内在。用那笔钱培养一份差异化的能力,同时提升对财富的认知。
值钱的核心,是手里捏着资源
资源不一定是物质,也可以是人脉,差异化能力等等。网上有个好玩的段子,一位科研圈的毕业生被众多名企高薪挖角,这位学生其实没有太多实操经验,但她的导师、同僚很多都是圈内著书立说的巨擘……每当这位同学遇到搞不定的难题,就会一个电话打回学校,获得诸多大佬的助力。
要知道她背后的那些牛人,可不是现有工资能请得动的。企业们看中的,是这位毕业生背后的价值,有“资源”让她变得很值钱。
当你以为上述故事只是段子时,扒开招聘网站,很多精明的老板都在干类似的事儿:招聘房产销售的,需自带房产客源;招聘媒介主管的,需靠自己互换免推资源;招聘合伙人的,需匹配下游资源……当你成为一个“很值钱”的人后,变有钱只是水到渠成。
其实不止是人脉方面,打破壁垒的核心技术、深耕多年的优秀能力、长久经营自媒体收获的粉丝、甚至是结交牛人之后、常年相处展现出的绝对忠诚,都可以是一份资源。重要的是能否一直持有,能否一直有份量。
愿我们常觉察“有钱”的本质,在“值钱”的路上深耕远行。
纯文本今日「小句场」
❶认知与财富存在隐形的天平
❷有钱却掉价,只是片刻浮华
❸经营值钱感,才是财富密码